作者:说说控 时间:2025-04-26 22:20:01 阅读:()
让孩子走出失败作文
父亲总爱喝酒,母亲最爱打麻将,对孩子的教育全然不管,孩子却出奇地棒——考上了香港的某名牌大学。这真叫人难以置信。几年前,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跟随一个游手好闲的父亲,却考上了清华,这样的事说是个例,倒也令人不以为奇。但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不断涌现,似乎就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了。
自然要说到教育。教育有方法吗?说它有,当然可以,但问题是找不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良方。有人向高考的成功家长取经,倒也为我们另一个孩子未解的疑惑而操心。
夏丏尊在《近事杂感》中有一段话,读来令人深思:
无论如何,种类的教育方法,说它有益固然可以,说它有害也可以。严师固然可以出高徒,自由教育也未必不能取得成效。循循善诱,详尽指导,固然不失为好教育,但完全不教,反而让学生自己领悟,也未尝不是良策。
教育的难度,不亚于科学上的任何猜想。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至深至纯,却也如同精心调制的药方,孩子却因而药到病歪;有的教育方式匪夷所思,却也卓有成效,比如胡适的母亲,她没有多少文化,却以“拧”“掐”“下跪”等方法教育孩子,结果却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学生。
夏丏尊还提到,学校兴起之前,那些治学严谨的先生往往不惮千里,奔走相会,虽然他们并未到校传授知识,但已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投入学习。而学校兴起之后,师生关系渐渐变得复杂,教育失去了原本的纯粹与自由,学校教育也就可能流于形式。
《学记》有言:“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因此,教育的全部秘诀或许就在于激发学生自愿、心情舒畅地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我们的一切手段都要有利于把我们的关爱和美好期许细致地送达孩子敏感的心灵。
简单的、粗暴的管教有时也会奏效,虽然代价是牺牲孩子的天才是如此。一个没有形成合乎自我个性发展的孩子,迟早会遇到麻烦。因此,我们所有的教育手段,都应该助成和养成,都应该建立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之上。
孩子天生具有求知的欲望,尽管求知的过程充满艰辛,却从未停止过。但有一种教育方式却把孩子的求知欲扼杀殆尽,这实在是一种悲哀。所以,我们所有的教育手段,都应该助成和养成,都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同盟军,而不是暴君和恶魔。
上文提到的两个孩子的成功,当然与家庭教育方式无关,但也许那些家庭环境无意中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抑或家庭的困境激发了孩子自拔的内在动力。这其中的奥秘,谁又能说得清呢?
Copyright©2006-2024yuwenmi.com版权所有
显示全部
收起